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隆重举行2020级开学典礼,院长发表开学寄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2020-10-23 09:45:00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2020年10月18日9:00,在学院足球场上举行了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院党委书记罗小平,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德恩,党委副书记杨丽芳,纪委书记刘万千,副院长刘天德,副院长张黔成出席典礼,开学典礼由副院长孙宁岗主持。全校教职员工,全体2020级共3200余名新同学一起参加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院长发表题为《青春须为早,岂能长少年!》的开学寄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开学典礼现场的报道。
新时代 新青年 勤学苦练创造多彩人生
新起点 新梦想 热烈欢迎2020级新同学
  一、升旗仪式
  在孙宁岗副院长的组织下,开学典礼首先举行了庄重的升旗仪式。会场所有人员转向升旗台,向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随着五星红旗在足球场上迎风飘扬,开学典礼在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
  二、辅导员代表发言
  汽车工程系辅导员潘婷婷老师作为老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三、学生代表发言
  机械工程系2018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代表胡蝶,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
  胡蝶同学:“两年前我也经历了像你们一样心潮澎湃的日子,满怀对大学的憧憬,步入了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进入了第三年,在学校的时光里,我过的充实,走的踏实,我进步了,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魅力。
  作为学长学姐,在衷心祝福你们的同时,也会伸出热情的双手,予以你们鼓励和帮助,替你们加油,为你们祝福!”
  四、新生代表发言
  2020级电气自动化系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杨震同学代表新生发言,杨震同学表示:“今天,我站在这里,为自己成为了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一员而自豪。在这里,我们拥有了严厉却不失亲切的院领导,和蔼可亲的老师们,热心的学长学姐们。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未来三年的第二个家!我更深信,我们虽远离家乡,但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将会在这里收获新的友谊与关爱,并将感受到学院如家一般的温馨。”
  五、为新生佩戴校徽
  由主席台就坐的全体领导及教师代表为2020级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六、院长寄语
  开学典礼最后一项,由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德恩为2020级新同学发表题为《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讲话。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漫长的夏季由炎热转为凉爽,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恐慌渐趋平静,金秋十月我们相逢装院,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及全体师生,向新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开启人生崭新旅程的3200余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伴随你们一路拼搏的父母、老师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守望的季节。这个秋天的你们注定与众不同,生逢非典,考遇新冠,正印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召唤。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你们来到这里,为装备职院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希望,让这个秋天硕果累累,让我们学院无上荣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环顾全球,风雨如晦、变幻莫测、风云激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遭受重大挑战,世界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对中国而言,202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中孕育新机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我们需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对学校而言,2020年是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第4年,也是自1981年中职建校以来再出发、再奋进、再腾飞的关键之年。
  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的起步之年,学校将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提高治理能力,向省级、国家级高水平职业院校迈进。
  对同学们而言,2020年也必定是你们人生拔节孕穗之年。你们亲历了这场近一个世纪以来蔓延全球的最严重的疫情,克服了疫情之下的种种困难,即将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篇章。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需要数以亿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你们选择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必有作为。
  你们踏入装备学院的这一步,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与坏,决定着你们的未来,也影响着学校、祖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和行政向你们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人生道路上的行稳致远,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百学须先立志,同学们要树牢家国情怀,在立足新时代、读懂新时代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步履坚定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将人生坐标锚定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学有一技之长,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成长为国之栋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助力建设制造强国的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二、树立良好品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立三德:一是立爱国之大德,爱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真实的,鲜活的。同学们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学习爱国、行动爱国、担当爱国、创业爱国、奉献爱国。二是立处事之公德,讲公德前提是守规则。道德是不成文的规则,规则是成文的道德。同学们要遵守法律规则、社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在规则面前保持自省、自警、自律、自觉,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做的事努力做,不该做的事决不做。三是立修身之品德,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学们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修身、修养、修炼,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总之,大德铸魂、公德善心、品德润身,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第三、锤炼工匠精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就工匠技艺在于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善始善终、乐在其中的专注与执着。锤炼工匠精神,需要拥有一颗“工匠之心”。秉持工匠之心,就会少一些浮动,多一些纯净;少一些投机,多一些踏实;少一些功利,多一些专注。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你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有心无旁骛、一丝不苟、义无反顾的恒心与定力,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要信念坚定,并熟练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关键技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养成“会学”的习惯和方法,凝心静气、刻苦钻研,做足“细活”、练就“硬功”。
  第四、打造健康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要有一个好身体。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几乎占据了大家的所有空闲时间,但沉溺其中,一味地玩游戏、逛网店、追热剧,身心就不可能健康。希望同学们都能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锻炼体格、增强体质、强健体魄,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磨炼意志、铸就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遇到压力和困难的时候,能够有毅力、有定力、有耐力,敢面对、能坚持、扛得住、不放弃,在未来之路上,勇敢地追求卓越、敢于超越、实现跨越。
  第五、绽放奋斗青春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富有活力的一代,是奋斗的一代,你们是国家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后备军,要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脚踏实地,勤学苦练,要敢于挑战、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乐于创新,践行学院“乐学好思、奋进日新”的学风。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奋斗青春尽情绽放。
  第六、坚持知行合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同学们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努力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奋斗的前行者、创新的实践者。
  人生因使命而灿烂,人生因奋斗而精彩。“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你们的生命中从此将永久烙下装备学院的印记,同学们要深刻领悟“崇德尚能,砺学敦行”校训,努力践行“乐学好思,奋进日新”的学风,牢记总书记视察我院时的教诲:“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在你们的大学生活期间,学院全体教职工也将会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恪守师德,诚信为人,严谨治学,扎实工作,不断改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同学们搭建丰富良好的成长生活平台,及时倾听同学们心声,解决同学们的困难和问题,为你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保障。让我们携手与装备学院共同成长。
  最后,衷心希望2020级的新同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学有所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