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思路 人才助力“强省会” 共谋发展新篇章
2022-03-28 14:26:00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门对贵州省的极大关心、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贵州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贵州省奋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国发2号文件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如何更好、更快推进“筑人才强省会”行动,把优秀人才留在贵阳贵安,地方政府和学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316日上午,贵阳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黄鹏一行来校交流座谈,会议由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校长唐建荣主持,该校董事会副董事长谢田凯、执行校长王颖华、党委书记郭林桦出席会议,校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唐建荣代表学校对黄鹏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从学校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内涵建设、办学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向黄鹏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科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优先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三大一先”专业,科学实施“6532”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了“3+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模式,为建设成为全国产教融合的示范性高校、全国一流民办高校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学校位于艾瑞深校友会排名(II类)全国第29名,蝉联贵州省民办高校榜首,当前,学校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重点围绕国发2号文件和“筑人才强省会”战略行动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质量立校、学科专业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贵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黄鹏重点介绍了贵安综合保税区的定位、职能、产业优势和政治资源,他表示,贵安综保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一样,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自始建以来,贵安综保区以大数据产业作为引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核心竞争力,业已初显集聚优势和带动效应;在重点项目的建设方面,园区紧紧围绕“强配套、保落地、促产能”的原则,为落地企业项目提供优加赋能。他指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位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与贵安综保区毗邻,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是综保区企业在创新发展上的“金矿资源”,双方在地理区位优势、专业服务产业、企业人才需求、人才发展定位等多个方面有契合点,他提出,希望双方在学生就业、教师科研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建立起更加全面、长期、稳定、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坚持大项目带动、强强联合、互利双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更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区校合作模式,推动双方长期合作持续走向深入,取得更大成果,为“筑人才强省会”行动添砖加瓦,为国发2号文件贡献区校力量。当前,双方可以先从共同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展开较为务实合作。


  王颖华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和核心指标,通过持续优化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实施“111”优质就业工程为抓手,为优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他指出,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贵安、贵安综保区的大力支持,希望双方接下来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更加全面、更具战略性的,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区校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今后的合作中,特别是在推动新区优势产业建设、打造数字科技双高地的过程中,提高站位、拉高定位,进一步形成合力,依托贵州“筑人才强省会”大战略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区域一流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融合大发展,为推动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当前,双方可以先从“3+1”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为园区企业和学校搭建更深层次的合作平台,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实训、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最后一年的实践实训教学在园区的优强企业进行,进而让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留在贵安。如此,不仅能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又能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还能让“筑人才强省会”的大战略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