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三联村第一书记孙飞紧握这根传递25年的扶贫“接力棒”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2020-07-10

  “上山入云端,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这是月亮山盛传的一首民谣,也是地处月亮山腹地贫困的真实写照。1995年,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首批帮扶队在月亮山脚下传递出第一根“接力棒”,开启了几代电大人情系从江、帮扶从江的扶贫之路。23年后,孙飞接过了这根“接力棒”,带着使命,他来到了月亮山脚下的贫困村——三联村。

  握紧“接力棒”,在“困局”里求“破局”

  作为一名北方小伙初到三联村,孙飞首先“困”在语言沟通。为了尽快学会“土话”,他反复听、模仿说村民的日常讲话,了解当地的俚语谚语。三个月后,孙飞终于和壮族老乡融入了一个“话语体系”。“土话活用”让他的扶贫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脱贫攻坚要实现,更新观念靠意识。感恩国家、感恩党,幸福日子美滋滋”由孙飞组织的三联村山歌队穿梭在村头巷尾,用本地土话进行山歌对唱,村民们围坐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他把扶贫政策换成村民听得懂的“方言土话”“壮族山歌”,编排脱贫攻坚有奖竞答小游戏,宣传扶贫政策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扶贫“接力棒”有了地气。

 

 孙飞与村民语言通了,关系也更近了

  握稳“接力棒”,让党旗高扬在脱贫一线

  作为第一书记,孙飞明白:“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只有抓好基层党建,自己手中的“扶贫”接力棒才更有底气。他从学校“六拳出击”扶贫经验中找对策、找思路,形成了一套适合三联村的党建创新理念。两年多以来,孙飞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赴外地考察产业项目,学习产销结合本领,充足了村组党员干部发展产业的信心。当水苔种植项目在龙山寨推广遇阻之时,他带领支部党员挨家挨户作动员普及,提供水苔种植的后续跟踪和服务,确保村民全部参与到水苔种植项目中。在疫情防控、汛期防洪工作中,他带着党支部“钉”在一线,筑牢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

  

孙飞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握好“接力棒”,让百姓竖起了大拇指

  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2006年,孙飞所在单位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学员17761人,为全省培养了一批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村科技致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2016年学校与从江县政府签订《教育精准扶贫帮扶协议》,给予从江籍精准扶贫学生经济上帮扶,精神上培育,能力上锻炼的资助育人举措……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受到了省委书记孙志刚的高度肯定。牢记教育使命而前行!孙飞积极组织技术贫困户开展电焊、蔬菜种植、香猪养殖等培训,共为400余人次提供了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机会。并与所在学校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取得联系,为本村在职人员学历深造提供减免学费等优惠条件。同时,向学校申请30万元投入产业发展,118亩刺梨产业、90亩水苔产业和1万棒食用菌已落地,三联村的技术教育得以落地生根。他赓续着贵州电大的办学精神,扶贫“接力棒”更有了温度。

  

孙飞荣获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三联村,2019年成功摘帽,截止2020年5月底,已脱贫82户33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1%。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的他,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从“书生气”到“接地气、蕴底气、有温度”,孙飞用脚步丈量着扶贫之路。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几代电大人情系从江、帮扶从江的“接力棒”也将继续传递……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