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邹联克:锚定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条线”
2020-12-02 15:29:00
贵州教育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和总体要求,标志着新时代中国教育“赶考”之路正式启航。贵州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呢?

  近日,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撰文《锚定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条线”——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思考》,其中提出要对标对表追“高线”、突出特色放“长线”、补短强弱守“底线”,切实服从服务于新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

 

  锚定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条线”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省教育厅厅长 邹联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十四五”,谋划2035,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和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标志着新时代中国教育“赶考”之路正式启航。

  “赶考”之路关键是高线、长线、底线“三线”并驱。高线是追求和目标,长线是谋划和路径,底线是保障和支撑,根本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对标对表追“高线”、突出特色放“长线”、补短强弱守“底线”,切实服从服务于新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

  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对“十三五”“提高教育质量”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于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基于我国当前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对教育作出的科学决策、重大决策。

  推动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对标对表全会精神、中央决策和省委要求,深刻领会新形势、新任务为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立足全省社会需求和生源优势,统筹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统筹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统筹好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关系,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民办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重视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加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拓展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等学习业态,构建普教、职教、继教一体,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融合,大众化与个性化结合,线上与线下融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学前教育要坚持普惠发展,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义务教育要坚守公益性原则,强化公办学校办学,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教育公平;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与普通教育连通、与产业发展融合、与企业生产对接的需要,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高等教育要突出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提高质量,培养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继续教育要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

  要构建高质量的创新体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根本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在改革创新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把有利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教育获得感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教育发展生机活力,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构建高质量的服务体系。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才有意义。要主动面向大数据、大生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需要,优化区域、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基础教育要服务服从于成长基础奠定;“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要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原始创新。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来黔留学工作质量,不断增强贵州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要构建高质量的发展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当前,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必须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融入新发展格局。

  ——基础教育的高质量要更加注重育人、更加注重终身、更加注重智能、更加注重融合,要推动教育基本现代化向教育全面现代化转型,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普惠转型,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向提升硬件和内涵建设并重转型,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推动学生的课业与专业、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事业与志业“五业”贯通;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要以适应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立足学校实际、尊重学生差异为“四梁”,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专业、改革课程、加强师资建设、改革培养模式、提升硬件设施、重视文化建设、保障办学质量为“八柱”,坚持职普融通、尊重市场、立足产业、产教融合,适应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材需要;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要基于并且高于内涵式发展,构建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办学理念,厘清办学定位,进一步突出特色、提高质量、重视满意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是贵州教育从根本上由“有没有”转入“好不好”“强不强”“特不特”,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决策在贵州落地落实,就必须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要在顶层设计上谋划高质量发展,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特色教育强省”的现实路径选择、瞄准“贵州教育2035”的目标、把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个主攻方向,高质量编制贵州教育“十四五”规划,把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总的基调、总的盘子、总的框架定下来,把规划编制成一个革命性的规划。规划既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又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尤其是要突出战略性,明确政治要求、时间节点、约束条件、刚性目标,为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设计顶层、筑牢根基。

  要在目标设计上对标高质量发展,锚定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成特色教育强省远景目标,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就是到2022年,教育整体水平力争进入全国教育中等行列;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进程力争走在西部前列,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综合排名显著提升,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优质教育供给显著增加。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快速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应入尽入,教育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

  要在发展理念上体现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重点是要把握好“五个基本”,即:

  ——把握好教育发展水平与GDP排位保持相当,2021—2025年是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基本面,也是“十四五”规划坐标点的基本定位;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等作为制定教育“十四五”规划的基本遵循;

  ——把握好2020年脱贫攻坚战收官、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2030年联合国发布《可持续发展议程》、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收官等基本节点;把握好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收入下降影响对教育的投入,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基本形势;

  ——把握好基于新时代特征、基于现代化目标、基于社会广泛性、基于教育多样性、基于面向国际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方法。

  把“特色”摆在教育发展规划的突出位置,紧紧抓住“特色教育强省”这个牛鼻子,努力实现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持续“增量”,教育发展水平在西部、在全国继续“增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连续“增值”,在服务全面现代化建设中接续“增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为多样的教育服务。

  要在任务举措落实突出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体部署,明确落实举措,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完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率,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坚持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结合,推动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更加优化。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置换一批、对外引进一批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公办教育资源、普惠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立足贵州生源充足优势,进一步加大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及以上层次高校的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我省高等教育普及化步伐,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学生覆盖面。

  对标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贵州发展战略实施需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办好与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对接,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信等领域的相关学科专业。

  当前,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两个大局”演进关键期、“两大奇迹”迭代升级期,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把稳应对风险挑战的“定盘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十四五”是贵州教育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的时期。当前贵州教育处于由规模扩大到质量提升为主的转型期、教育体系结构的重塑期。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校园安全稳定,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必须坚守脱贫攻坚政治底线。对标对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国家普查的指标要求、质量要求、时限要求,进一步压实“双线”责任,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和高度警觉,毫不松懈抓好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全力以赴迎接大考、赢得大考,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这是头号政治任务,也是最核心的底线要求。高度关注困难较多的“9+3”县,防范控辍保学、学生资助、教育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死灰复燃。坚持“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立足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保持教育扶贫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教育保障政策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不断夯实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头活水。

  必须坚守资源配置保障底线。坚持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先手棋,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深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形成法治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机制,持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全面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扩充优质教师资源,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整合融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省所有数字教育资源、教育基础数据的汇聚共享。

  必须坚守事业发展动能底线。构建一个有“未来感”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贵州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排名,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键是要有一支热爱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精熟政策法规、充满教育情怀的教育家型的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引领和推动全省教育加快改革发展。积极搭建名校长成长平台,着力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辐射带动本校本地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提升。

  必须坚守风险防控安稳底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加强形势研判和隐患排查调处,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高质量落实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和督促检查,严防秋冬季疫情反弹。统筹抓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科技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考试招生安全,努力把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抓细抓实抓到位,严防教育系统“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发生,牢牢守住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底线,为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筑梦惟有笃行,只要方向对了,目标定了,就不怕路远。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涵养教育情怀,心系教育,情系学子,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续写描绘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教育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贵州教育发布 2020-12-18 14:54
贵州教育发布 2020-06-18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