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人博会·人才荟】隋常玲:14年扎根贵州田野间
2020-05-19 14:22: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贵州站讯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入选CCTV和教育部“2018最美教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优秀教师、贵州省科技特派员……

  这些荣誉来自一位扎根黔北13年,足迹遍及贵州乡间村落的女教师隋常玲。隋常玲是黑龙江鸡西人,农学博士,贵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教师,遵义市新型生态肥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级肥料配方师、国家级花卉园艺师。


隋常玲(中)在毕节市开展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项目培训。(受访者供图)

  2006年,隋常玲跟随丈夫从黑龙江来到遵义,成为遵义师范学院的教师,和贵州这片土地的感情从那一刻开始建立。这一扎根,就是14年,隋常玲的足迹在十几年间遍及贵州家家户户。作为农学博士,隋常玲把自己的专业毫无保留的用在贵州这片土地上,致力于贵州特色产业作物专用肥研发示范推广以及扶贫工作。

  自2015年起,隋常玲从未缺席过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区、播州区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把科学施肥新技术、多种作物高效栽培、现代农业与科学种植等新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农民。

  作为贵州省和遵义市科技特派员,2016年隋常玲奔赴桐梓县高山村开展技术扶贫工作。“没有技术,资金也非常短缺,靠何首乌种植根本无法实现脱贫致富。”高山村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令狐克书。了解这一情况,隋常玲决定为合作社免费测土、设计并生产何首乌种植专用肥。在隋常玲的帮助下,合作社申请到46万元相关经费,加工厂也随之成功建设。

  设计何首乌种植专用肥的想法在2017年付诸实际。那一年,隋常玲一百多盆土壤回到高山村,并栽上了何首乌苗,这些长得郁郁葱葱的何首乌,正是隋常玲细心呵护的成果。整理实验记录、与负责人沟通交流,担任村里的“实操课”老师,为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努力定会收获喜人成果,在隋常玲的指导下,高山村的何首乌种植产业由2017年的300亩发展到2018年的2000亩,“不值钱”的土地终于实现了价值。

  服务企业和产品研发同时,隋常玲也积极开展科学施肥科普和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每年为贵茶有限公司联盟的40余家企业开展茶树科学施肥,并在特色水果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开展科普和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作为播州区的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连续多年为汇川、红花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学施肥技术2000人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惠及农民9000余人。

  为解决贵州省出口茶、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缺少适合贵州省区域特点的专用肥的问题,隋常玲又带领她的博士团队开始新的研究。团队研发的10余种出口茶叶专用生物有机肥在务川县、沿河县、石阡县等20余县市进行示范推广,推广面积达20万亩,累计为企业创收5000余万元。

  何首乌田、生态茶园、特色果园……贵州的土地上总少不了隋常玲忙碌的身影。针对近年来贵州生态果园发展速度较快,果品单产不高,优质高档果少,缺少针对性果品专用肥的问题隋常玲带领团队研发出的火龙果、猕猴桃、蓝莓等果树专用肥,在贞丰县、关岭县、水城县、镇宁县等多地开展专用肥示范推广工作,助力贫困县的果品产业。如今,隋常玲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贵州40余个贫困县、市、乡镇进行示范推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9800万元。

  在教学上,隋常玲将科普融入教育工作中,将生产实践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主动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她带领的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获得了5项国家项目,10项省级项目,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

  投身科研惠及地方,授人以渔不遗余力隋常玲是好导师也是好专家,每一个实验成果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让农产品都用上生态安全的肥料,为农民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这些是隋常玲扎根贵州13年从未动摇的信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4 22:07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3 12:40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2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