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姜大源教授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学
2016-05-24 15:35:00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5月23日,学校邀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教授,为我院全体教师做了一场《课程开发的关键:结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与理论创新》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崔邦军院长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邱兴萍、党委副书记时品、黄美煜,副院长谢朝明、龙光涛、孔杰、郑海东,全院专兼职教师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教师共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怎样设计学习情境是完成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为期一天的报告中,姜教授由思辨哲学入手解析课改,中国式大写意到西洋油画式写实的融合;由学生动形象思维类型与过程性知识学习的规律导出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由湖南铁道、福建交通、宁波、深圳等职业院校设计的20个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新范畴,从个性中找出共性,由现象中发掘本质。姜教授立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开发方法”,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小道”与“大道”的哲学命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框架设想、课程改革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思考等展开论述。姜教授提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在职业与教育之间建立跨界的桥梁是目前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教育跨界的媒介。姜教授从行动体系出发,依据工作过程系统,提出了基于知识应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以及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通过归纳、转换、演绎最终实现工作过程到学习过程的转换。教授用最通俗的比喻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危机做出了警示,其提倡的“工作过程导向”思想,“走向职场,走进职场,纵横职场“的课程设置主线,以及一个专业10-20门课程设置,一门课程3个以上主题单元设计的经验,和农业类课程、软件类课程、旅游、财会、体育等课程教学设计都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就如何利用工作过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教学,从专业课和基础课的不同角度进行了讲解和分析,开阔了广大教师的眼界。最后,姜教授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讲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科知识的解构与学习情境的重构。他谈到,职业教育学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学,使得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应用知识结构的概念逐渐进入了整个教育学和教育的领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而教师基于学生要掌握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内容。从理论上阐述课程开发的新理念,还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工作路线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的六步教学法、比较学习三原则对学院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院崔邦军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姜教授知识渊博,诗词修养浑厚,图文并茂,案例丰富生动,语言简洁流畅,表达深入浅出,报告既有宏观的政策理论分析,又有微观的案例剖析,既有教育学、哲学的深邃思辨,又有中外比较的独特视角,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导向为我院指出了今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拓展生存空间的发展路子。我院也将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建设步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和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姜大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曾任煤炭部天津煤矿专用设备厂自动控制研究所工程师,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二等秘书、一等秘书,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柏林分中心主任(参赞),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学过程研究室主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兼任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顾问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等20多所高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主编《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等著作5部,承担国家级和教育部重点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