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专访:凯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姚仁海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7-29

  问题一:交流周历经11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和东盟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取得了非常多亮眼的成绩,本届东盟周更是以“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那么,跟去年相比,您认为本届东盟周具有哪些不同之处?又具备哪些亮点呢?可以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您比较期待的项目吗?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经过11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永久会址的建成启用,国家部委和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交流周的高水平举办提供坚实的保障。今天参加开幕式,场面极为震撼,我认为本届交流周的筹备相当充分,活动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得到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更加务实,合作的务实性得到充分的支持,我希望今年交流周的成果更加丰硕。

  我比较期待“中马大学校长合作对话”和“中国-东盟大数据应用经济人才培养研讨会”这两个项目。

  问题二:学校在本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中,承办了哪一项项目呢?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今年我校申报的是全年期项目——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大赛。这个项目我校去年已成功举办过一次,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还邀请了去年的10名旅游形象大使开展黔东南旅游景点推介活动,对促进东盟国家和贵州旅游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希望本项目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经典项目来做。

  问题三:目前学校在对外合作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在国际化交流合作方面,学校曾经采取过哪些方法或措施?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我校的教育国际化还谈不上取得突出成绩,但我校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截至2018年,共与52所国(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的合作形式主要有本硕连读、交换生、游学、夏令营等项目。

  同时,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选派访学教师20名,选派赴国(境)外交流学生5批次60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人数约97名,赴国(境)外交流的教师团组20批次60名。公派留学人数18名。接待过(境)外来访30批次,人数200名。

  下一步,我们将更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向深层次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

  问题四:学校的留学生数量与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数量分别是多少呢?在留学生招收及留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近几年也是硕果累累,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方面之间的交流,可以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学校的留学生招收政策及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吗?

  目前,我校留学生138名,主要以老挝、印尼和泰国等东盟国家国家为主。

  我校招收留学生的方针是,面向东盟、拓展中等发达国家。我校扩大招生宣传,除积极招收政府奖学金生和一带一路奖学金生以外,我校还设立校级奖学金和学费减免等政策,鼓励更多的国外学生到我校留学。

  我校重视留学生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提供留学生回国就业较好的专业,并制定适合留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问题五: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先备资源。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这一方面,高校更是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我们也想请您为我们介绍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国际化视野人才的相关举措,可以请您简要分享一下吗?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正如你刚才提到的: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创新。创新就必须开放,让学生有国际化视野,我校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和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出台学分互认、学费资助等鼓励措施,选送优秀学生出国出境留学交流,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校还将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推动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国家化进程,提高我校区域双一流建设水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